提问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保密协议内容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24-03-28    100人已阅读
导读: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保密协议主要规定了发明人或创新者在非工作时间或非工作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保密责任,以及与接收方(通常是潜在投资者或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规则。协议旨在保护发明的机密性,防止未经许可的使用或泄露。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保密协议内容有哪些?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保密协议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定义:明确哪些信息被视为保密信息,包括发明的具体描述、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等。

2. 保密义务:发明人承诺不向第三方透露保密信息,除非得到接收方的明确授权。

3. 使用限制:接收方只能在事先约定的范围内使用保密信息,例如评估潜在合作或投资。

4. 保密期限:规定保密信息的保密期限,即使协议终止,保密义务仍需持续一段时间。

5. 违约责任:如果一方违反协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6. 例外条款:如信息已公开,或由接收方独立开发等情况,可免除保密义务。

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其中《合同法》第39-59条对保密协议有明确规定,《专利法》第6条则规定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及权益归属。

员工离职后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处理?

员工离职后的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处理主要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非职务技术成果,即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利用自己的时间、资源和智慧创造的技术成果。

1. 非职务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于员工本人。即使这些成果是在员工的工作期间产生的,只要它们与员工的职务工作无关,公司通常无权主张所有权。这是因为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公司的物质条件和工作任务,因此不属于职务发明。

2. 如果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通常为3-6个月,具体视各地规定)利用了原单位的资源、信息或知识,或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了原职务的工作便利,原单位可能有权分享或获得一定的权益。

3. 另外,如果员工在离职时签订了包含竞业禁止和保密条款的协议,那么他们可能需要在一定期限内避免在竞争对手公司从事类似工作,或者泄露原公司的商业秘密,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和商业化。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执行工作任务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属于用人单位的职务成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当事人订立的技术合同或者其他合同中约定有竞业禁止、保密等义务,违反该义务构成违约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分析和依据仅适用于法律体系,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结合个案的具体事实和合同条款来判断。

在何种情况下,对侵犯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可申请禁令救济?

非职务技术成果,也被称为个人技术成果,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以外的科技成果。对于侵犯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的行为,权利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其中包括申请禁令救济。禁令救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是一种预防性的救济方式,旨在立即阻止侵权行为的继续。

在以下情况下,权利人可以申请禁令救济:

1. 权利人的非职务技术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构成侵权

2. 侵权行为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如果不停止,将会给权利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 权利人已经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

4. 权利人没有其他有效的救济方式,或者其他的救济方式不足以防止其损失。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该法第60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第1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利人发现并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商业秘密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1号):其中第17条规定了禁令救济的适用条件。

以上法律法规为申请禁令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具体是否能获得禁令救济,还需要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保密协议是保护发明人权益的重要工具,确保其非职务发明不被滥用或非法泄露。签订时,双方都应充分理解协议内容,以确保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合法保障。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专业法律咨询,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